“其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其他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6): 180-181.
  • 其他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4): 90.
    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通知
    “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将于2012年10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共同承办,主题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观测新时代”。
    诚挚欢迎对此次会议感兴趣的广大专家、学者、师生投稿并参会。会议语言为英语,文章摘要也为英文,可以通过会议网站(http://www.icrsa4.org)登录注册后提交论文摘要。
    大会将选取优秀论文推荐到SCI国际期刊,另外,部分优秀论文将在《遥感学报》专刊上发表。
    文章摘要提交截止日期将视情延后。
    注册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30日。
    热诚欢迎各信息产业知名企业参展、赞助会议!
    大会秘书处联系人:周伟
    邮箱:wzhou@ceode.ac.cn
    电话:010-82178911 传真:82178915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 B711邮编:100094
    会议网站:http://www.icrsa4.org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 其他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6): 145-14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五届“硅与农业”国际会议于2011年9月13—18日在北京举办。来自28个国家(地区)的120余位注册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外代表各占一半,国外代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大会执行主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梁永超研究员担任。会议共收录论文(摘要)112篇。中国、美国、日本学者分别作了“植物生物学中硅异常性的本质”、“硅与生物协迫”和“不同植物种从根到穗的转运机制”的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硅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植物土壤系统中硅的化学和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植物、土壤和肥料中硅测定原理及技术,植物和土壤缺硅的诊断,高等植物吸收和运转硅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硅提高植物抗生物协迫的机理,硅提高植物抗非生物协迫机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及环境质量的硅素管理,硅肥的生产技术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有57篇报告和30篇论文的展板详细展示了“硅与农业”领域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应用成果与进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到天津宝坻实地考察了水稻田间施硅试验。
    “硅与农业”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一届于1999年9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办; 第二届于2002年9月在日本举办;第三届于2005年9月在巴西举办;第四届于2008年9月在南非举办。“硅与农业”国际组织委员会在本届会议决定,第六届“硅与农业”国际会议将于2014年在挪威举办。
    贾建新 , 蔡德龙
  • 其他
    王利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 161-164.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战勤等原因,解放区的难民、灾民等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同时,通过采取有计划地安置弱势群体、发放紧急赈济、防疫治病、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大力发展农业副业生产等措施,积极进行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社会救助实践对当今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 其他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1): 161-161.
    中国幅员辽阔,环境多样,空间发展极不平衡。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尤其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将“统筹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新战略。 秦巴山地位于陕、川、鄂、豫、渝、甘6个省、直辖市交界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土地面积20万km2,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2%。秦巴山地主要包括秦岭、汉江盆地及大巴山。其中,秦岭不仅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也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处。 秦巴山地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首先,秦巴山地在世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性,其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非常明显,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许多珍稀生物聚居于此,在世界上也具有独特性。其次,秦巴山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属于长江、黄河两大江河水系中游的水源涵养区,尤其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担负着向京、津、豫、冀供水的重要使命,亦将成为华北新发展的生命线。 由于生态地位的独特性,秦巴山地在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因此,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受到制约,这种矛盾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秦巴山地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鼓励利用它的生态环境,将其作为新资源,故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推出将其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的创新型大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为此,倡议从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着眼,以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主脉为基础,构建跨省域的生态建设协作区,开展“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省际合作试验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家将“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省际合作试验区”纳入国家区域开发创新规划。其战略目标包括:(1)组建统筹秦巴山地生态示范区域经济合作与管理机制。(2)统一秦巴山地生态治理与补偿机制。(3)建立秦巴山地旅游产业与旅游产品创新体系。主要战略措施包括:(1)完善秦巴山地交通与旅游网络,为西部大开发打通联结东西南北的大通道。(2)合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秦巴生态屏障。实施长江防护林带工程建设、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兴建跨省区水利设施,统筹规划退耕还林还草,将秦巴山地建设成为阻止荒漠化、沙尘暴东移南下、酸雨区北上东进的“绿色生态屏障”。(3)强化区域旅游合作保障机制,联合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加强省际交流互动。(4)将“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省际合作区”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示范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给予专项支持。 倡议者:郭来喜(中国科学院) 王兴中, 刘晓霞(西安外国语大学) 保继刚(中山大学) 吴必虎(北京大学) 马勇(湖北大学) 冯德显(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杨永春(兰州大学) 张述林(重庆师范大学) 艾南山(四川大学) 2011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