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低碳研究
    肖慧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 84-92.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 低碳研究
    田云,李波,张俊飚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 88-92.
    研究基于1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武汉市1996—2009年碳排放量。发现自1996年以来武汉市碳排放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三阶段特征。进一步基于LMDI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1997—2009年与基期相比,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0.95%,11.30%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与人口规模因素则对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分别累计产生了64.65%,19.65%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推进武汉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 低碳研究
    孙宇杰,张宇辰,李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 93-96,117.
    从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出发,建立了一个基于低碳背景的土地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土地利用系统、能耗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5个方面共22个指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全国30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省(市、区)来看,北京、广东、湖北等土地合理利用水平较高,而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土地合理利用水平较低;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土地合理利用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西部最低。参照各项评价结果对我国今后的土地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 低碳研究
    孙红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5): 97-10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同时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低碳农业以其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特性及稳产、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 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导向、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社会生活等方面探讨了低碳农业发展对策,为河南各级政府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