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资源研究
    解宗方, 张伟, 滕永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5): 126-130.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充分挖掘资源增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和作物资源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及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和全国粮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资源研究
    李华, 师谦友, 高楠, 刘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5): 131-134,139.
    基于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的主成分分析导出西安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进而运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西安城市化与城市用水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城市化发展中,生产用水量随城市化的推进呈三次函数曲线型降低,生活用水量则相反;用水效益与城市化呈线性增长关系;人均生产用水量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三次函数曲线型降低,人均生活用水量则相反。据此,提出未来西安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技术,改善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实现城市化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 资源研究
    白景锋, 杨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3): 167-171.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在计算河南省2009年3种主要农作物生物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作物单产得到初级产品单位虚拟水含量,明晰了这3种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3种主要农作物中, 棉花的单位虚拟水含量最高,玉米最小。空间上小麦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漯河最低;玉米的单位耗水量在三门峡最高,许昌最低;棉花的单位耗水量在鹤壁最高,信阳最低;3种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尤其在东西方向最明显,但是不同作物又有细微差别。中东部水资源短缺区应提高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丘陵和山前平原单位耕地地表水丰富区可种植虚拟水含量较高的作物。提供了从虚拟资源视角认识水资源消耗的实证, 可以对河南省农作物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资源研究
    刘青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3): 172-176.
    近10余年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与此同时,西方对中国在非投资的非议也甚嚣尘上,他们以“资源诅咒”命题为理论根据,宣扬中国在非投资活动是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对中国在非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特征和“资源诅咒”命题的科学性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源诅咒”命题本身存在很多缺陷,并不足以作为分析评价中国在非投资活动的理论基础,探究了西方把“资源诅咒”命题作为理论根据的根源和中国在非投资对非洲的真实影响,提出了建议。
  • 资源研究
    孙才志,杨新岩,王雪妮,于振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1): 155-160.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估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